牛肉是好东西,尤其是炖牛肉,更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菜肴。但是自己在家做的炖牛肉总是感觉不够烂,无论是炖了几个小时还是已经用了高压锅压过了很长时间。总是一吃起来,就会感觉瘦肉发柴的情况。被炖牛肉的瘦肉塞牙的情况我们都遇到过吧。
可是你去外面吃小碗牛肉或者餐厅酒楼的土豆牛肉或者西红柿牛腩。你就发现他们做的就是软烂适口。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塞牙的情况并不会出现。(当然,个别技术不过关的地方也会有塞牙的情况,这个忽略不计)我相信你一定想知道原因在哪里。
今天我来说说,咱们从原理开始深入,知道弄清楚如何才能让炖牛肉肉烂筋酥,才算完事。让你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牛肉炖不烂的问题
先来说影响牛肉软烂的因素
第一,水份:牛肉在加热成熟的过程中,水份会随着烹饪加热的方法,产生不同程度的流失。水份流失的越少,牛肉则会产生越嫩或者越软烂的口感。比如煎牛排,6成熟的牛排就会比9成熟的牛排更嫩,原因就是水分流失的更少。
第二,蛋白质:牛肉在加热成熟的过程中,蛋白质会发生凝胶变化,而这种状态中的肉质是最佳的。因为蛋白质凝胶状态会帮助肌肉锁住水分,也就是保证了肉质的锁水性。如果锁水性能下降,那么肌肉就会越来越干,越来越柴。但是蛋白质凝胶的过程能够维持多久,需要温度和加热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。
第三,火力和时间:上面的两点主要阐述的是炖牛肉要保证水份不过多的流失,如果水份少了,自然炖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软烂,而是发柴。
那么如何才能不让水份过多的流失,而尽量保证牛肉中的水分充分的保留呢?
那就需要明白蛋白质凝胶状态形成的温度和保持的时间。这就要靠火力和时间的掌握上了。
蛋白质产生凝胶状态的加热温度是70度-90度,如果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,则牛肉中的水分会被下牢牢的锁在肌肉的内部。但是如果超过这个温度长时间烹饪,则会破坏蛋白质凝胶的状态,使蛋白质凝胶分解,转化成氨基酸。从而牛肉中的水分逐渐开始流失,炖的时间越长,牛肉中瘦肉的肉质就会越发的干柴。
这里简单总结一下,炖牛肉,要保持锅中的汤是微微冒泡,不翻滚的状态是最佳的。
第四,辅助:以上三点总结出来的关键是要控制好火候和加热时间,赘述了半天应该是讲明白了为什么要文火炖牛肉了。
最后说一下所谓的窍门,大部分关于牛肉怎么炖的文章都会提到三点,1、中途不要加凉水、2可以放点醋来加快分解蛋白质,包括也有说加山楂干的。其实山楂和醋的意思一样。
所以,辅助的加快牛肉软烂时间的方法最好的是加入酸性材料,比如山楂,柠檬,陈醋或者陈皮,当然,西红柿更是可以直接作为辅料用的。
总算说清楚了炖牛肉炖的软烂的原理
下面来制作一道西红柿牛腩
准备牛腩和西红柿
西红柿用开水烫
皮,去掉皮之后切成小块放在砂锅的底层
牛肉冷水下锅焯水,焯水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放在西红柿的上面
放入葱姜蒜和酱油、盐、糖、甜面酱。不要放水
开始加热,由于西红柿的量足够多,在加热后会产生大量的水,所以,这个过程并不用放水,直接用西红柿出的汁水就足够让牛腩炖到软烂的。
中火烧一会,西红柿出的汤逐渐没过了牛肉,这个时候调微火。保持锅内的汤始终是微微冒泡即可。盖盖子,定好时间,一小时。
时间到,关火,盖子继续盖着,焖1一小时。时间再到的时候就可以开吃了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